站内导航  
您的位置:水利资讯 >媒体报道
匠心打造白马湖生态蓝图 ——淮安湖长制释放先行效应
发布时间:2018-01-18 字体:【 】浏览次数: 关闭窗口

记者 宋莹莹 通讯员 徐晶晶 夏虎成/

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》于201814日正式公布,提出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。日前,中央电视台《焦点访谈》栏目受水利部推荐,专题采访我市白马湖湖长制管理做法。

白马湖是我省十大湖泊之一,是淮河下游重要水体之一,也是淮河入江水系的主要调控节点。2005年,白马湖被列入《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》,2009年确立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上游过境湖泊,是淮安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。其水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去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,即将白马湖、洪泽湖等重要湖泊列入河长制管理范畴,建立起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湖长管理体系,全面实施水安全保障、水资源保护、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,维护湖泊健康生命、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,彻底打响了白马湖治水兴水之战。

建立湖长制破题 解决“九龙治水”管理困局

白马湖面积113平方公里,横跨包括淮安市、扬州市在内的四个县区、7个乡镇和2个省属农场,涉及到133个村、20万农(渔)民,渔政、发改、公安等10多个部门都权对湖泊实施管理,过去都是各自为政,难以形成合力。同时,白马湖具有广阔的湖面资源、优质的渔业资源、独特的水生植物资源等,过去缺乏统一管理,围网养殖等现象严重,湖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。

为了解决这一矛盾,我市在多年前就开始对这片水域实施退圩还湖和生态修复工作,然而,由于捕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,让沿线镇村想撤不能撤,而渔民上岸后涉及到的安置问题,又牵扯到渔政、规划、住建、发改等部门,这些部门往往都有各自的工作机制和政策,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统一;另一方面,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,是一个村或者一个乡镇很难解决的,一度出现这边刚治理好了,那边的漂浮物又来了,如此往返,成为生态修复的堵点、难点。  

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,在于如何将原本分散的多部门监管,进行有效整合。为此,我市通过推进湖长制与实施保护开发相结合的方式,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,在20175月,全面建成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湖长体系,由镇村的一把手和省、市、县相关领导担任湖长,施行一把手负责制,各级湖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协调多个部门、社会力量,形成合力。

五级湖长聚合力 水生态保护扎实推进

省委常委、省政法委书记王立科担任省级湖长,副市长肖进方担任市级湖长。全市河湖全面实行“双总河长”与“领导小组+河长办”的组织领导架构。各级河(湖)长办全面实现实体化运作,落实人员、经费和办公场所,实行挂牌集中办公。湖长制实施以后,白马湖办成立了专门的河(湖)长制办公室,和金湖、洪泽、淮安区县区乡联动,构建河湖共建共管理体系,提升了对白马湖管理和保护能力。

各级湖长主动巡河交办,下一级湖长及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接办承办,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、水生态修复和河湖岸线治理。2017831日,王立科巡查白马湖,对落实河长制、压实河长责任做重要指示;82日、119日,肖进方巡查白马湖,交办问题5件;白马湖周边三个县区级湖长共巡湖21次,交办问题85件。

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党总支书记、村级湖长蒋贵清告诉记者,实行湖长制后,他的主要职责是把本村范围内的水上漂浮物、水花生以及生活垃圾全面清理,如果遇到自身难以处理的问题,就向镇一级的湖长汇报,共同协商会办。“通过一级一级的规范管理,白马湖现在可以说是水清岸绿桃红柳绿,生态资源非常好。”

实施河(湖)长制以来,白马湖以《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》为引领,以河湖“三乱”整治为抓手,结合淮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,近年来重点实施了退圩还湖、清水入湖、清淤净湖、生态养湖等“四湖工程”,共7大类36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相继上马,目前完成投资约25亿元。共清退养殖水面14.16万亩,转移安置8553319名专业渔民,清淤4000万立方米;实施湖岸生态修复保护约50公里,增加绿化带约75万平方米、生态涵养林近8000亩。实施白马湖上游10条中小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,对水质污染严重的花河、浔河、往良河、草泽河等入湖河流,通过强力截污、治污、雨水分流、驳岸、清淤和河岸生态建设等工程措施,全面治理入湖河道,为源头提供充足的清水。

水清岸绿景美 “生态+”效应不断凸现

在各级湖长的关心重视下,通过实施退圩还湖、退渔还湖、生态清淤等综合措施,目前白马湖湖区净水面积已扩大到86.7平方公里,较治理前增加一倍,化学需氧量、总氮、总磷年排放量均大幅下降,水质日益趋好,由劣五类总体稳定维持在Ⅲ类水标准,核心区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。目前,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。如今的白马湖,正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湖滨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基地,江苏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涵养区,淮安市区南部新兴功能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。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围绕做活水文章、扮靓水环境,通过全方面布局产业、调整土地、盘活空间,湖区旅游生态等要素不断集聚,较好支撑和带动了白马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,白马湖实现华丽转身,成为了一个以湖岛、森林、田园、湿地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,“生态+水利”、“生态+旅游”带来的经济效益正不断凸显。截至去年底,白马湖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逐年增加。

实施湖长制之后,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。白马湖为上岸渔民办理了医疗、养老等相关社保,还协助当地成立了专业的渔业合作社,通过划定专门的水域,组织大伙进行标准化、规模化养殖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民刘元标祖祖辈辈生活在湖区,以打渔为生。实施退渔还湖上岸工程后,靠着白马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刘元标搞起了渔家乐,还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起了白马湖的农产品,经济效益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是过去的好几倍。“实施湖长制之后,水变清了,草变绿了,最关键的是渔民的收入增加了,日子过得更好了。”

刊于2018118日《淮安日报》A3